2015年4月21日 星期二

大地之心─停駐與穿越 作品裝置工作紀錄


10年來生活與創作都在花蓮東海岸的纖維創作者陳淑燕和工作團隊,此次將為即將重新開幕使用的古蹟建築─內湖庄役場前的廣場,規劃創作《大地之心》的竹藤編藝術裝置,運用山林中的的竹、藤、樹皮布等自然樸拙素材,經由部落原住民工藝好手的手工溫度處理,Sanku竹籐燈,在庄役場的廣場現地組合,用竹片編製創作出如山脈起伏的交流迴廊。

對照周圍高樓林立逐漸都市化的城市景觀,藝術家她期待著內湖庄役場,(從前人們聚集的活動中心─日據時期的人民會堂)提供居民另一種場所精神,保有與自然山林與土地同呼吸的謙卑姿態,以及編織社區文化、促其交流互動的廣闊視野。

4/16-23正在現場裝置創作中,如你有機會經過此地,會看到在這兒廣場上逐漸擴大蔓延的竹編作品!除了藝術家陳淑燕和杜瓦克及工作團隊之外,還有許多來自台灣各地甚至香港喜愛自然建築與自然生活的志工朋友,用雙手一起為內湖珍貴的古蹟─內湖庄役場,用柔性而輕盈的線條,編造我們和自然親密關係!












2015年4月16日 星期四

開幕輕派對

活動時間:2015426() 3:30 pm
活動地點:內湖庄役場 內湖路二段342號



穿梭竹材編織的大地子宮,再推開內湖庄役場大門,
檜木清香撲鼻而來,而眼前是滿牆綠蝶,飛舞在千株花苗
伴隨著原生樂曲,踏入廣場來與創意街頭藝人一起盡情表演
請來見證這座內湖珍貴歷史建物的重生,喚起內湖本色!


說到內湖,大家會想到什麼呢?內湖區內有百分之七十的面積是山與綠地,你是否也擁有在這裡爬山、採草莓或是在公園湖畔散步的回憶呢。喚起都市與居住環境中,內湖的本色,自然就在你我身邊,讓我們一起在歷史空間活化的場域,感受自然、體驗藝術,參與及分享的過程將成為生活中最美的一道風景。

藝術家酒百宏一將他在日本長期發展的創作轉化為內湖獨有的「綠蝶」計畫,邀請所有大家用拓印技法,創造滿屋子的綠蝶與庄役場一同重生。從今年二月至三月,已在庄役場舉行多場創作工作坊,參與者有里民朋友、小學生以及關懷協會的爺爺奶奶們,三場開放報名的活動也全數額滿,大家一起累積、創造出佈滿庄役場牆面的綠蝶。這是一件屬於所有參與者的作品,展覽開放期間,也歡迎大家前來持續誕生美麗綠蝶!

開幕活動將有限定1000份花苗認養活動,完成簡單的打卡任務,就能將現場的盆栽帶回家!隨著花苗蔓延在每個人的家中,讓內湖的綠意成為四處散布的光點,凝聚大家對內湖自然之美的心力。

此外,戶外廣場與後方的米倉屋架也有精彩的藝術裝置,分別是藝術家陳淑燕與朱百鏡的現地製作作品,連接大地與天空,與空間一同呼吸,更讓大家與藝術零距離,皆可穿梭、坐臥其間,享受城市中的悠閒角落。


阿木兒‧拉達的民族樂器演奏將為輕派對揭開序幕,活動中也邀請到街頭創意表演與我們一同歡樂。而內湖在地美食也將出現在廣場,與大家分享熟悉的美味。這是一個結合藝術作品、互動演出與創作體驗的美好周日午後,邀請大家一起來感受內湖本色,分享趣味又自在的生活美學!

2015年3月18日 星期三

策展理念


內湖,擁有台北城市中難得的自然資源,有山、水、湖…豐富的自然資源在時間與空間的累積下,孕涵養育出內湖地區的人文生活:早期傍水而居,農耕漁獵的樸質生活;日治時期則開始發展市街,商業與農業並濟;現今都市發展,雖已看不到一畦畦的金黃稻田,人們仍可以貼近大自然,登山健走、遊湖垂釣…等,內湖居民習慣與大自然相處,是內湖生活的純實樣貌。


內湖庄役場與內湖路統制倉,為從前內湖及南港區域重要的行政經濟中心,更是市井小民的生活中心,在時代更迭下,曾作為鄉鎮區公所、派出所等公共使用,累積著從古至今的生活記憶及地域文化。於長時間的完善修復後,即將於今年4月正式開放給市民,藉由「本色計畫」-內湖庄役場藝術進駐,透過藝術介入的轉譯,重新喚醒人們對於內湖地區的生活記憶;重新連結人們與自然、環境的生活關係。


內湖難得擁有一座保存完整的古蹟-庄役場以及歷史空間-統制倉,見證內湖曾經的農業文化與人文景觀。庄役場修復完成後,透過藝術進駐而重獲新生、再次成為屬於公民的公共場域。酒百宏一的創作,藉由山林的綠色資源以及蝴蝶意象,製作描繪綠色葉片模樣的「綠蝶」,喚起經歷著現代都市開發而逐漸被遺忘,卻彌足珍貴的自然生態記憶。挖掘屬於內湖的記憶與特質,蝴蝶的蛻變,也象徵內湖庄役場的轉化與重生,需要大家餵養給他許多綠葉,才能創造更生態與環保的環境。雖然《綠蝶》是藝術家的創作,但仍需要與在地居民以及市民們一起來完成,藝術作品及工作坊,也落實了生活美學的薰陶,和市民一同形塑未來文化的願景。

此外,藝術家陳淑燕,以竹編創造內湖山巒起伏的意象,創作出隧道般的空間,連結廣場以及經過修復後重生的庄役場,引導進入體驗庄役場,一起創造公共空間的嶄新生命。自然有機的竹編,使風、光與市民的氣息彼此滲透,跟循內湖的山林起伏脈動,讓人們能用身體深切感受土地與自然,貼近大地之心;藝術家朱百鏡,打造一朵有如雲朵的樹屋,讓人們能仰望天空,重溫穀倉歷史的夢想空間,建構生活中如另一個家的空間,也成為孩子們的秘密基地。
                       

藉由三件藝術作品,再現了內湖的內在精神及文化遺緒,呼應此次策展主題「本色計畫」,重現內湖的生活樣貌,透過「環境自然」而創生的空間,激發更多創意及靈感,形成各種文化與創造的可能性。

2015年3月13日 星期五

綠蝶 l 酒百宏一

面臨現代都市發展,自然生態環境在城市中逐漸消逝。得天獨厚的內湖,有山有水,境內百分之七十面積為山,早期是南北岸水路的要衝,受基隆河沖刷,形成彎月型沖積平野與盆地地區,小湖沼散落期間、埤塘遍布,如今仍有碧湖及大湖,成為內湖重要的自然環境資源。在台北無須遠離城市,來到內湖便能親近自然,登山健走、遊湖、賞鳥、賞蝶,以及欣賞豐富長青的山林與多元生態。這些豐富美麗的自然景致,讓日本藝術家酒百宏一,留下難忘的深刻印象。

酒百宏一自2006年以來,在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進行綠色房間計畫,越後妻有也是具有美麗山林的地方,對於半年以上處於深雪寒冬的妻有地區來說,綠意給予人們許多恩惠與活力,是希望的象徵,集結居民的活力、合作與心意,綠色房間計畫透過共同透過撿拾與拓印葉片,創造屬於在地人們一年皆有、更迭不斷的綠意,深化人與人以及與地區的情感連結。相對於越後妻有地區,台灣的內湖四季長青,親自走訪內湖地區時,也使藝術家感受到台灣生態中孕育的動植物多樣性,這一次在內湖,來自內湖山區及公園綠地的葉片,將化作棲息於此區的數種類蝴蝶,飛舞停留在內湖庄役場,人們與自然共同創作出綠蝶戲舞的空間。

臺灣位於北回歸線之上,以北為亞熱帶氣候,以南為熱帶氣候,隨高度的遞增,中央山地又有溫帶和亞寒帶等氣候,形成多元豐富的自然生態。低海拔地區,多為次生林(如白匏仔、血桐、山黃麻等植物)與人工林(如相思樹、油桐、綠竹等植物),屬於暖溫帶常綠闊葉林。蝴蝶,屬完全變態類昆蟲,幼蟲期奮力啃食葉片汲取生長養分,成蟲羽化後帶著具有美麗色彩的翅膀自由飛舞。因島嶼地理與地形上的特殊性,使臺灣擁有得天獨厚的豐富蝴蝶生態資源,更有蝴蝶王國之稱。

植物與生物的交織形成生態鏈中重要的一環,人類社會也被孕育在這豐富的大自然中,在與自然相生相息的大地上發展出各種產業。透過製作描繪綠色葉片模樣的「綠蝶」,喚起經歷著現代都市開發而逐漸被遺忘,卻彌足珍貴的自然生態記憶。藝術家挑選10種屬於內湖地區的綠色色鉛筆,邀集民眾利用色鉛筆拓印葉片,並裁剪成蝴蝶。如同蝴蝶幼蟲啃食許多葉片後幻化成綠蝶,蝴蝶的蛻變,也象徵內湖庄役場的轉化與重生。透過共同創作計畫與工作坊活動,喚起人們與內湖環境及土地的情感連結。展覽期間也歡迎前來現場的民眾能一起參與拓印,持續累積在內湖庄役場裡翩翩飛舞的綠蝶。

酒百宏一

任職東京工科大學副教授。持續以拓印技法創作,以紙和色鉛筆拓寫並重組社區的歷史和人們生活的痕跡,並積極參與地域振興的藝術活動,展開多項藝術計畫。因車禍受傷停止原本的大型雕塑創作,為尋找自我的存在而展開拓印物件的行為。不僅描繪外型,也會再現物件的顏色,並以牆壁、柱子、地板、招牌、工具等具有街道和人們生活痕跡的物件為主,捕捉痕跡中的記憶,企圖將這些從以前就存在卻在社區開發過程中消逝的物件以拓印來留存。居民藉由參與活動,得以產生對話的契機以及共享記憶的場域。酒百宏一決定長久進行此創作,並稱其為「LIFEworks」,不只是工作,也是人生的方式。

2015年3月12日 星期四

大地之心 l 陳淑燕、杜瓦克•都耀

重塑人民公共場域,跟隨內湖山林的起伏脈動,貼近大地之心。

日治時期,內湖市街興起,開始建立「街庄制」,作為地方管理單位的內湖庄役場因運而生,並且成為南港及內湖地區的產業陸路運輸核心,為內湖的行政經濟重心,同時也是人們的生活中心場所。經過時代更迭,內湖庄役場經歷閒置與荒廢,而今成為三級市定古蹟,完成修復後獲得新生,重新對外開放。透過藝術創作,活化廣場空間,重塑人民公共場域,喚醒公民精神及在地認同,深化內湖庄役場在歷史意義以及實際功能上的重生,創造一處貼近當代生命脈動的人民公共生活空間。

內湖百分之七十面積為山陵地,藝術家陳淑燕以竹編重現內湖的山巒起伏,表現內湖地型地景特色,創作出隧道般的空間,連結廣場以及經過修復後重生的庄役場,引導進入體驗庄役場,一起創造公共空間的嶄新生命。自然有機的竹編,使風、光與市民的氣息彼此滲透,跟循內湖的山林起伏脈動,讓人們能用身體深切感受土地與自然,貼近大地之心。

陳淑燕
現居花蓮東海岸的纖維創作者,回歸材質本性,使用手工造紙、樹皮布、植物染及複合纖維等天然素材為媒材,創作立體造型與空間裝置。其作品常以象徵孕育的容器與空間,呈現最純淨原初的有機型態,探索人的內在自然與外在環境之間相互交融對話的關係。曾於2009年至2010年,參與加拿大溫哥華冬季奧運燈節戶外裝置展出。近年來陸續在台灣、美國、加拿大、立陶宛、香港、中國等地,參與多起國際展覽、駐村與交流等藝術活動。

杜瓦克•都耀
同時擁有阿美族與噶瑪蘭族血統的杜瓦克˙都耀,在花蓮光復鄉投入傳統弓箭工藝製作與教學。2008年起,與纖維藝術家陳淑燕合作,以新社的Sanku魚筌為創作靈感的語彙,創作竹編裝置及多項展覽計畫。

2015年3月11日 星期三

雲屋 l 朱百鏡

內湖統制倉,保存了內湖舊時農耕文明的印記;先住民凱達格蘭平埔族人傍基隆河而居,過著簡易耕作、漁撈和狩獵的生活,三百餘年前,自清康熙中葉至乾隆年間,漢人陸續前來租園墾荒,闢建灌溉圳道、陂塘。日治時期農村與商業的發展,內湖逐漸發展出出市街,農業發展受到制度化管理,庄役所是在此背景所興建。

內湖統制倉於日治後期興建,戰時對穀米糧倉有大量且迅速的需求,統制倉是一種典型的統制經濟手段,其功能為讓日本殖民政府控管內湖地區的民生物資。內湖統制倉早期曾堆放稻穀、肥料及馬草等物資,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曾充當松山軍場故障戰機和發動機的臨時搶修工廠,戰後則由內湖農會使用,堆放農產品。

澄黃色稻穗、藍天碧雲的田野景象,已自內湖消逝,但農業的文化遺緒,是內湖人精神及感情的依託,直至今日仍深刻影響內湖人的文化及生活質地。抬頭仰望內湖統制倉的建築桁架,仍能追懷依稀保留於此的農村生活記憶與城市變遷史。今日的的統制倉,隱藏在住宅巷弄裡的後院,希望藉由藝術創作,重新喚回萬頃稻田與天光雲影曾經相互輝映的文明記憶。

家的後院,就是保存農村時代記憶的穀倉,一朵如雲朵般的樹屋,是讓人們仰望天空,重溫穀倉歷史的夢想空間。作品配合原建築的架構,延伸出樹屋形象,讓人們重新與空間展開互動。透過藝術作品,建構生活中如另一個家的空間,也成為孩子們的秘密基地。沿梯爬上,隨興趟下仰望天空,尋找內湖統制倉的農村生活痕跡,想像過往生活的自然愜意。

朱百鏡

畢業於淡江大學建築學系,淡江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博士班建築組在學中,擔任台北藝術大學美術系及金門大學建築系兼任講師。擅長跨領域創作,不僅關注各面向的社會議題,更實際投入公民城市的社會運動,作品重視人與地方之間的真實生活互動,成為結合文字、影像與空間裝置等創作媒體的跨域藝術家。

2015年3月3日 星期二

綠點點點點工作坊

綠色生活,是環保健康的生活樣貌。此次工作坊邀請綠點點點點團隊,長期關注社區裡的綠點、綠生活,以及公共空間。透過活動邀集有興趣的民眾一起共同體驗,大家都能在綠生活中,享受豐盛又健康的輕鬆自在。

一、回收油製皂坊
邀請專家達人教學簡易的「雲和皂法」利用回收油製作手工皂,歡迎大家帶自家的回收油來製皂,透過工作坊共同交流分享配方與心得。

講師:林淑芳(古風小白屋回收油手工皂輔導員)
05/02 週六 下午2:00-4:00回收油搖搖家事皂
05/30 週六 下午2:00-4:00 回收油皂配方實驗

二、多肉植物實驗坊
居民可以自己著手改造社區和住家環境外觀,邀請專家達人帶領大家運用多肉植物以及其他植栽點綴,也希望讓內部空間更加舒適,一起打造綠色建築。

講師:陳重佑(103年台北市社區規劃師、祥順花藝景觀設計師兼技術士)
06/13週六 下午2:00-4:00 綠容器改造
06/27週六 下午2:00-4:00 多肉植物大變身

三、可食地景分享會
生活空間中有哪些地方可以種菜?自家陽台屋頂要如何種菜呢?專家達人與不論是新手舊手的民眾們分享交流經驗,讓大家帶回小菜苗,嘗試在自家種植蔬菜,另外也帶領大家以嗅覺認識各式香草植物。

講師:蕭玉欣、楊淳名(台大傢傢久團隊-推廣屋頂菜園)
05/09 週六 下午2:00-4:00 品香草
05/16 週六 下午2:00-4:00 家庭小菜園

四、舊物情懷改造創意坊
我們提供工具讓大家來修復家中的木椅,學習使用工具的技術,延續椅子的生命。此外,也請大家一起發揮創意,讓舊衣變身。活動當天也歡迎大家帶著自己的木椅、舊衣,和我們一同動動手。

講師:趙文愷(棄物改造設計師)、舊物改造小組(103年台北市社區規劃師-工具分享小組)
06/06 週六 下午2:00-4:00 舊衣變身
05/23 週六 下午2:00-4:00 椅子修復  (本場次限定10)

內湖庄役場


內湖莊役場會議室(內湖區民活動中心)位於中華民國臺北市內湖區,是臺灣日治時期少數留存至今的莊役場建築物。1930年竣工,原「內湖庄役場」自昭和1212月啟用,至民國357月止,皆為內湖、南港的「庄政中心」,曾經是內湖區最繁華熱鬧的地區,更是早期開發的中心。1945年,國民政府遷臺,臺北縣政府將會議室易名為「內湖鄉中山堂」,成為地方慶祝與活動之場所。1968年,內湖改隸直轄市,中山堂再更名為「內湖區公所禮堂」。1983年,內湖區公所遷移,原禮堂則改稱「內湖區民活動中心」至今。1999829日經指定為直轄市定古蹟,是臺灣日治時期少數 留存至今的庄役場建築物。

「役場」即今「公所」之意。1916223日,臺灣總督府臺北廳廳長加福豐次主持內湖莊地方役場落成(位於今內湖分局),此為「第一代」莊役場辦公廳舍。1930年,內湖莊役場會議室竣工。1937126日,「第二代」廳舍啟用(位於原內湖派出所),與莊役場會議室相鄰。此時,內湖莊境內交通是以第二代內湖莊役場為中心,向外擴張為放射狀路網,依此規劃可見此區在當時即為行政樞紐地帶。

建築本體為加強磚造,外貼馬賽克與陶土面磚,並以洗石子裝飾。平面配置為長方形,原設三向入口。正立面山牆由下往上水平遞減,有仿牛眼窗三孔,窗邊布滿直條狀裝飾,搭配勳章圖案,另雨庇、柱腳造型亦細緻優美。由此特色可知為1930年代盛行之「藝術裝飾式樣」(Art Deco)建築。室內面積67坪,約可容納200人,建築內部採用大跨距屋架,提供寬敞空間。




2015年3月2日 星期一

參觀資訊

歡迎大家參觀作品、拓印創作綠蝶,參加手作工作坊,或者一起來這兒泡茶聊天說故事。



開放時間
2015/04/18~06/26 11:00-17:00 (周一&周二公休)

交通

捷運
文湖線 內湖站 1號出口 步行約8分鐘
公車
2128247267278552553 內湖派出所站


Contact
Tel02-2831-0487

Adress:內湖公民會館(台北市內湖路二段342號)

內湖統制倉

內湖路統制倉為日治時期後期「糧倉」制式之規格「糧倉建築形式」,興建用途供平時或戰時,內湖地區重要的民生物資集散地。見證內湖地區發展歷史,反映日據時期歷史文化背景,位居內湖庄早期發展政治、經濟中心位置,具歷史記憶之價值。此區域為早期內湖政經發展中心,周邊有市定古蹟「內湖庄役場會議室」及歷史建築「原內湖庄役場」。

2015年3月1日 星期日

相關連結

n   禾磊藝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Artfield2013

n   內湖公民會館粉絲頁 http://goo.gl/wxzgTj

n   綠點點點點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our.greenmap?fref=ts

n   台北市內湖區公所 http://nhdo.gov.taipei/


n   日本藝術家酒百宏一個人網站 http://www.sakao-lifeworks.com/

n   日本 越後漆有大地藝術祭 http://www.echigo-tsumari.jp/


n   欣傳媒 http://www.xinmedia.com/